Promise based HTTP client for the browser and node.js —— 基于 Promise 的 HTTP 库,可以用在浏览器和 NodeJs 中

特点(能力)

  • 支持从浏览器中创建 XMLHttpRequests
  • 支持从 NodeJs 创建 http 请求
  • 支持 Promise API
  • 拦截请求和响应
  • 转换请求数据和响应数据,自动转换 JSON 数据
  • 取消请求
  • 客户端支持防御 XSRF

目前 axios 使用范围非常广泛,前端开发者一般使用它来做 AJAX 请求,完成前后端数据交互。所以本篇文章主要分析在浏览器端的 axios 部分实现逻辑,包括

目录结构

目录结构

如何实现多种调用方式

经常使用 axios 的小伙伴都应该知道 axios 的一些使用方式, 比如:

import axios from 'axios';

axios(config) // 直接传入配置
axios(url[, config]) // 传入url和配置
axios[method](url[, option]) // 直接调用请求方式方法,传入url和配置
axios[method](url[, data[, option]]) // 直接调用请求方式方法,传入data、url和配置
axios.request(option) // 调用 request 方法

const axiosInstance = axios.create(config)
// axiosInstance 也具有以上 axios 的能力

axios.all([axiosInstance1, axiosInstance2]).then(axios.spread(response1, response2))
// 调用 all 和传入 spread 回调

针对以上多种使用方法,axios 内部实际上是在对外暴露接口的文件 axios.js 中体现的

function createInstance(defaultConfig) {
  var context = new Axios(defaultConfig);

  // instance指向了request方法,且上下文指向context,所以可以直接以 instance(option) 方式调用 
  // Axios.prototype.request 内对第一个参数的数据类型判断,使我们能够以 instance(url, option) 方式调用
  var instance = bind(Axios.prototype.request, context);

  // Copy axios.prototype to instance
  // 把Axios.prototype上的方法扩展到instance对象上,
  // 并指定上下文为context,这样执行Axios原型链上的方法时,this会指向context
  utils.extend(instance, Axios.prototype, context);

  // Copy context to instance
  // 把context对象上的自身属性和方法扩展到instance上
  // 注:因为extend内部使用的forEach方法对对象做for in 遍历时,只遍历对象本身的属性,而不会遍历原型链上的属性
  // 这样,instance 就有了  defaults、interceptors 属性。
  utils.extend(instance, context);
  return instance;
}

// Create the default instance to be exported 创建一个由默认配置生成的axios实例
var axios = createInstance(defaults);

// Factory for creating new instances 扩展axios.create工厂函数,内部也是 createInstance
axios.create = function create(instanceConfig) {
  return createInstance(mergeConfig(axios.defaults, instanceConfig));
};

// Expose all/spread
axios.all = function all(promises) {
  return Promise.all(promises);
};

axios.spread = function spread(callback) {
  return function wrap(arr) {
    return callback.apply(null, arr);
  };
};

module.exports = axios;

主要核心是 Axios.prototype.request,各种请求方式的调用实现都是在 request 内部实现的,
简单看下 request 的逻辑

Axios.prototype.request = function request(config) {
  // Allow for axios('example/url'[, config]) a la fetch API
  // 判断 config 参数是否是 字符串,如果是则认为第一个参数是 URL,第二个参数是真正的config
  if (typeof config === 'string') {
    config = arguments[1] || {};
    // 把 url 放置到 config 对象中,便于之后的 mergeConfig
    config.url = arguments[0];
  } else {
    // 如果 config 参数是否是 字符串,则整体都当做config
    config = config || {};
  }
  // 合并默认配置和传入的配置
  config = mergeConfig(this.defaults, config);
  // 设置请求方法
  config.method = config.method ? config.method.toLowerCase() : 'get';
  /*
    something... 此部分会在后续拦截器单独讲述
  */
};

// 在 Axios 原型上挂载 'delete', 'get', 'head', 'options' 且不传参的请求方法,实现内部也是 request
utils.forEach(['delete', 'get', 'head', 'options'], function forEachMethodNoData(method) {
  Axios.prototype[method] = function(url, config) {
    return this.request(utils.merge(config || {}, {
      method: method,
      url: url
    }));
  };
});

// 在 Axios 原型上挂载 'post', 'put', 'patch' 且传参的请求方法,实现内部同样也是 request
utils.forEach(['post', 'put', 'patch'], function forEachMethodWithData(method) {
  Axios.prototype[method] = function(url, data, config) {
    return this.request(utils.merge(config || {}, {
      method: method,
      url: url,
      data: data
    }));
  };
});

从 config 配置参数入手吧

config 配置应该是贯穿了 axios 的”一生”,从入口的axios.js中的 createInstance 到真实的请求方法 Axios.prototype.request,所以我们目前就跟着它走着吧~

axios 中的 config 主要分布在这几个地方:

  • 默认配置 defaults.js
  • config.method 默认为 get
  • 调用 createInstance 方法创建 axios 实例,传入的config
  • 直接或间接调用 request 方法,传入的 config

这四处之间的优先级关系如下:

配置优先级

具体体现在源码中:

// axios.js
// 创建一个由默认配置生成的axios实例
var axios = createInstance(defaults);

// 扩展axios.create工厂函数,内部也是 createInstance
axios.create = function create(instanceConfig) {
  return createInstance(mergeConfig(axios.defaults, instanceConfig));
};

// Axios.js
// 合并默认配置和传入的配置
config = mergeConfig(this.defaults, config);
// 设置请求方法
config.method = config.method ? config.method.toLowerCase() : 'get';

真实请求的 request

在之前介绍的 axios 使用方法和配置 config 流转时,已经引出了 Axios.prototype.request 方法,这是 Axios 的一个核心方法,下面就针对这个核心方法进行分析

Axios.prototype.request = function request(config) {
  /*
    先是 mergeConfig ... 等,不再阐述
  */
  // Hook up interceptors middleware 创建拦截器链. dispatchRequest 是重中之重,后续重点
  var chain = [dispatchRequest, undefined];

  // push各个拦截器方法 注意:interceptor.fulfilled 或 interceptor.rejected 是可能为undefined
  this.interceptors.request.forEach(function unshiftRequestInterceptors(interceptor) {
    // 请求拦截器逆序 注意此处的 forEach 是自定义的拦截器的forEach方法
    chain.unshift(interceptor.fulfilled, interceptor.rejected);
  });

  this.interceptors.response.forEach(function pushResponseInterceptors(interceptor) {
    // 响应拦截器顺序 注意此处的 forEach 是自定义的拦截器的forEach方法
    chain.push(interceptor.fulfilled, interceptor.rejected);
  });

  // 初始化一个promise对象,状态为resolved,接收到的参数为已经处理合并过的config对象
  var promise = Promise.resolve(config);

  // 循环拦截器的链
  while (chain.length) {
    promise = promise.then(chain.shift(), chain.shift()); // 每一次向外弹出拦截器
  }
  // 返回 promise
  return promise;
};

可能这段代码看上去用到了promiseinterceptors,有一点迷茫。
那么我们先说promise,这是JavaScript为了解决异步回调炼狱问题所提出的一个解决方案,目前已经是前端必备技能,如果有小伙伴不太清楚,自行 Google下?~
然后是interceptors,这就是文章开头所说的拦截请求和响应所用到的一个利器————拦截器

拦截器

拦截器的作用是能在我们发起请求之前针对已经流转到此时的 config 进行再次加工,在我们得到结果之前对已经请求到的结果进行拦截处理。官方给出的时机是 then或者 catch 之前。

可以看到的是使用拦截器的时候,直接用的this.interceptors,那么说明它就是 axios 实例上的一个属性,它的初始化是在 Axios.js,有 requestresponse 2 个属性。

function Axios(instanceConfig) {
  this.defaults = instanceConfig;
  this.interceptors = {
    request: new InterceptorManager(), // 请求拦截
    response: new InterceptorManager() // 响应拦截
  };
}

它的定义是在InterceptorManager.js,它们都有一个 use 方法,use 方法支持 2 个参数,第一个参数类似 Promise 的 resolve 函数,第二个参数类似 Promise 的 reject 函数。我们可以在 resolve 函数和 reject 函数中执行同步代码或者是异步代码逻辑。

// 拦截器的初始化 其实就是一组钩子函数
function InterceptorManager() {
  this.handlers = [];
}

// 调用拦截器实例的use时就是往钩子函数中push方法
InterceptorManager.prototype.use = function use(fulfilled, rejected) {
  this.handlers.push({
    fulfilled: fulfilled,
    rejected: rejected
  });
  return this.handlers.length - 1;
};

// 拦截器是可以取消的,根据use的时候返回的ID,把某一个拦截器方法置为null
// 不能用 splice 或者 slice 的原因是 删除之后 id 就会变化,导致之后的顺序或者是操作不可控
InterceptorManager.prototype.eject = function eject(id) {
  if (this.handlers[id]) {
    this.handlers[id] = null;
  }
};

// 这就是在 Axios的request方法中 中循环拦截器的方法 forEach 循环执行钩子函数
InterceptorManager.prototype.forEach = function forEach(fn) {
  utils.forEach(this.handlers, function forEachHandler(h) {
    if (h !== null) {
      fn(h);
    }
  });
};

了解了拦截器是什么之后,就要回到request中,来看拦截器是如何工作的。之前对于拦截器,我们知道请求拦截器方法是被 unshift到拦截器中,响应拦截器是被push到拦截器中的。最终它们会拼接上一个叫dispatchRequest的方法被后续的 promise 顺序执行。

拼接的结果是如下的一个链:

[
  请求拦截器2的resolve,
  请求拦截器2的reject,
  请求拦截器1的resolve,
  请求拦截器1的reject,
  dispatchRequest,
  undefined,
  响应拦截器1的resolve,
  响应拦截器1的reject,
  响应拦截器2的resolve,
  响应拦截器2的reject,
]

拦截器

因此拦截器的执行顺序是链式依次执行的方式。对于 request 拦截器,后添加的拦截器会在请求前的过程中先执行;对于 response 拦截器,先添加的拦截器会在响应后先执行。

在构造了这么一个 PromiseChain 之后,我们可以看到两边是拦截器的处理函数,中间是一个 dispatchRequest,这个是 axios 真真真正发起一个请求的地方,之后会进行详细介绍。

接下来定义一个已经 resolve 了 config 的 promise,循环这个 chain,拿到每个拦截器对象,把它们的 resolved 函数和 rejected 函数添加到 promise.then 的参数中,这样就相当于通过 Promise 的链式调用方式,最终返回一个promise,实现了拦截器一层层的链式调用的效果。

至此前半部分告一段落,接下来会对dispatchRequest和数据转换以及取消请求等附属的功能进行分析。


# JavaScript三方库